近日,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印发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的通知》,明确了至2027年工业软件及工业操作系统的国产化替换目标。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指南:到2027年完成约200万套工业软件和80万台套工业操作系统更新换代任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的通知,其中指出,工业软件领域设备更新目标为: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为重点,围绕石油、化工、航空、船舶、钢铁、汽车、医药、轨道交通等关系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行业领域,推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和工业操作系统更新换代。基础软件方面,重点更新工业领域应用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产品。工业软件方面,重点更新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ERP)等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营维护相关软件。工业操作系统方面,重点更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分布式控制系统(DCS)、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安全仪表系统(SIS)、嵌入式软件等产品。到2027年,完成约200万套工业软件和80万台套工业操作系统更新换代任务。
智能工厂规划一般遵从的是ISA95标准,ISA95是一个国际标准,提供了一个框架,用于规划和实施企业内业务和制造流程之间的互操作性,旨在提高系统之间的协同效率。ISA-95标准模型通常包括五层:
所以按照工信部的指南,基本上涵盖了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所需要的所有层级的系统,从车间底层的控制到企业的运营决策。如果按照企业的流程划分,则分为需求、设计、工艺、生产、服务等业务域,需要支撑的系统包含了CAD、CAE、MES等各个系统,所以站在企业流程的角度来看,也基本上包含了所有业务。如下图所示:
国产化替代的步伐其实一直都如火如荼的进行,信息化系统的国产化占比因行业、企业规模和地区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基于近年来的市场趋势和公开报道。常规系统国产化的占比如下:
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国产化占比因系统类型和市场情况而异。总体来看,ERP、OA、CRM等系统的国产云开全站Kaiyun平台化程度较高,而数据库、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的国产化程度相对较低。但是数据库与操作系统,尤其是PLC等底层系统对于生产影响非常大,也就是说替换它们的难度很高,对于依赖于流程梳理+IT化的信息化系统,比如ERP、MES、OA等其实国产化已经非常高了,就我个人的工作经验来看18年左右在MES的项目竞争中,西门子的camstar、Simatic IT在价格上已经不占优势了,尤其是camstar的平台费,比如一个工厂国产化的平台费基本上是10-30万,按照点位camstar的平台费几乎到百万级别,现在很多工厂MES项目的整体费用也才几十万而已。
ERP、MES与OA更依赖的是流程咨询,PLC与数据库才是对性能的终极考验,国产化替代的顺序也基本上反映了这个现状,即对生产影响力达的国产化系统占比越低,市场空间更大,但是难度也更高。所以综合来看工信部这个通知,会为近期低迷的企业信息化市场注入强心剂,但是对细分行业领域的影响力PLC/数据库>ERP>MES>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