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下1.6万元办公费、产品不良率控制在0.5%以下……7月11日下午,宜宾市“智改数转”人才专项培训(第二期)现场,宜宾新宇酒业有限公司、宜宾天瑞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四川麦加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酷赛科技有限公司4家企业代表带着满满“干货”登台,用一组组对比数据、云开全站Kaiyun平台一个个应用场景,依次分享数字化转型经验,为参训企业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案例。
“以生产管控环节为例,以前工人要拿着红线温度计测窖温,费时费力,现在点点手机就能掌控全流程。”现场,新宇酒业生产负责人陈雷用一组对比说出转型核心。
新宇酒业是一家白酒生产企业,过去在制曲、发酵、储酒等环节长期依赖人工操作。“这种传统管理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还存在数据追溯难、质量波动大等问题。”陈雷坦言。
针对痛点,新宇酒业以提升生产效率为核心目标,引入MOM管理系统(制造运营管理系统),给生产线装上“智慧大脑”,推动生产排程、过程监控等关键环节智能化升级。
如今,数字化转型完成后,依托窖池编号识别、实时温度监测和发酵周期算法,当达到发酵周期,MOM管理系统会自动向车间管理人员发送提醒。“有了推送预警,我们再也不用挨个窖池‘把脉’了,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双提高。”陈雷说。
“随着公司业务扩张,如何打通销售、采购、生产、质检、财务等核心环节的数据壁垒,成为我们数字化转型的首要课题。”现场,天瑞达副总经理赵贻富展示的一组数据引人注目:新OA系统运行一个半月,处理审批及订单信息2000条,节约审批时间约200小时,降低办公成本1.6万元。
赵贻富介绍,企业重点打通了ERP系统与MES系统之间的数据链,构建起覆盖销售、采购、生产等全流程智能管理体系。“就像给企业装上神经系统,每个环节都能‘感知联动’,进一步提升办公效率、提高管理水平。”赵贻富说。
在此次数字化转型中,天瑞达也有自己的心得。“企业转型前要与服务商共同‘把脉问诊’,根据企业发展需求确定数改目标和工作内容,量身定制改造方案,不要盲目转型。”赵贻富说。
当烘焙工艺遇上数字技术,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麦加乐用三组数据交出“成绩单”:不良率控制在0.5%以下,设备利用率提升5%,订单响应提速30%。
“随着门店突破140家,生产管控粗放、设备管理滞后等问题日益凸显,原辅料损耗居高不下,生产排产全靠人工调度等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麦加乐相关负责人在分享中坦言,面对行业竞争加剧和消费升级的双重压力,企业将数字化转型作为破局关键。
“我们主要对销售小程序、烘焙系统等进行了改造。”上述负责人介绍,企业通过引进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设备,实现了从配料、成型、烘烤到包装的全流程自动化,减少了人工操作环节。同时,运用物联网技术对生产环境的温湿度和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保障了产品品质的稳定性。
眼下,麦加乐仍在深化数字化转型。下一步,企业计划在智慧门店、智慧财务、供应链转型和智慧工厂建设等方面发力,进一步提升智能化生产水平和精细化运营能力。
现场,酷赛科技代表黎超分享了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遇到的痛点:项目数据整合与分析难,部门数据分散、格式不一,计划与执行脱节等问题突出……
“我们集中改造了MES生产管理系统、移动办公协同体系、ESD监控系统等,让企业实现生产全流程数字化管理。”黎超介绍,其中ESD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500多个点位的静电数据,一旦发现静电超标现象,系统会立即让生产设备自动停机,“这套系统就像‘智慧保镖’,有效防止了静电损害产品性能。”
今年3月,宜宾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终端、白酒及食品加工、云开全站Kaiyun平台纺织服装4个细分行业,启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已有229家中小企业、142家转型服务商认证入库线上公共服务平台,总报名企业数量243家;累计征集各类产品612个、解决方案52个;37家企业与服务商完成签约;31家进入改造实施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