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矿用装备领域,天河科技的名字始终与“领先”紧密相连。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正通过数智化转型持续夯实核心竞争力。
山东天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集智能装备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更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其产品包括智能高效掘进、云开全站Kaiyun平台混凝土施工、粉尘治理、冲击地压防治以及煤矿机器人五大系列,其中自主研发的智能掘锚机等产品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被誉为世界级智能化采矿装备引领者。
随着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张,这家高速成长的企业正面临新的转型课题:如何在保持技术领先的同时,以更高效的运营支撑持续增长?
在天河科技CIO黄鹤泉看来,天河科技的数智化转型绝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要通过“数字技术+管理创新”双轮驱动,构筑与持续提升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能力,推动在规模与效益、市场与品牌、产品与技术、云开全站Kaiyun平台管理与运营等方面全面提升,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赋予强劲动能。
这种转型呈现出鲜明的双轮并进的特征:既要在生产端打造智能工厂的“硬核”实力,也要在办公端构建数智协同的“软环境”,让生产效率与协同效能同频提升。
在生产端,天河科技的智能工厂的建设成效显著。通过MES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与管理;智能仓储与车间看板快捷管理库存和生产过程,让进度一目了然;PLM管理产品设计与版本控制、ERP打通产品的生产与供应链,实现设计-制造一体化流转。
更值得关注的是产品本身的智能化突破:基于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融合,天河科技打造了智能掘锚系列智能产品。
以智能掘锚一体机为例,可通过虚拟空间对生产环境、设备运行状态实时映射,实现远程操控人机交互能力的提升。同时基于数据与模型深度融合打造的各类智能应用,助力矿山管理能力更精益,为掘进远程控制提供支撑。
“我们的产品高度定制、高度离散、高度复杂,生命周期和制造周期都比较长,再加上多品种小批量、按单设计的生产模式,在业务持续扩张的当下,传统办公管理方式已经跟不上业务的节奏。”黄鹤泉提道。
研发、生产、销售各环节曾依赖独立系统,数据割裂导致业务响应滞后;多部门审批链路冗长,线下流转不仅耗时,还易出现信息遗漏;更重要的是,员工常驻守车间、现场,固定办公模式难以支撑实时协作。
“生产端的智能化如果没有办公协同的支撑,就像高速列车缺了轨道。”黄鹤泉坦言。为此,天河科技与蓝凌携手,从四大维度构建数智办公体系,打造“OA大脑”,让协同效率与生产效率同频提升:
蓝凌为天河科技打造的统一办公门户,整合了ERP、PLM、CRM等核心业务系统,实现“一个入口通全场景”。通过统一用户、统一代办、统一搜索,员工无需切换系统即可处理审批、查询数据,智能搜索支持“找人、找资料、问流程”,让获取知识更便捷、企业协作更顺畅。
针对天河科技多业务场景的审批需求,蓝凌以流程引擎为核心,提供了灵活的流程管理解决方案。通过覆盖各类业务链的智能审批体系,满足了不同业务场景需求。
同时系统可对全流程进行实时监控,并同步提供可视化流程状态追踪,有效识别冗杂审批节点,助力及时进行人工干预和流程优化,驱动高效审批。
蓝凌助力天河科技深度集成钉钉平台,打造了移动端个性化工作台,实现会议管理、新闻管理、流程审批等功能的移动端适配。员工可通过手机完成考勤打卡、处理待办、发起会议、查阅知识库等工作,实现“随时随地办公”。
蓝凌为天河科技围绕全场景需求,构建了包括签章管理、会议管理、流程管理、数据看板、新闻管理、证照管理等开箱即用的数智应用,满足企业在文化宣传、管理执行、行政事务等方面的需求,实现资源共享和高效协同。
“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数智化不仅是效率提升的手段,更是重塑竞争力的核心动能。下一步我们计划在AI大模型与智能知识管理领域发力,与蓝凌继续深化合作,让知识资产活起来,让AI赋能审批、决策、知识消费、业务创新等场景,实现数智协同的进一步升级!”
从生产端的智能工厂到办公端的数智协同,天河科技的实践印证了一个核心逻辑:对于制造企业而言,数智化不是单点突破,而是“硬实力+软环境”的全面重塑——这也正是其在激烈竞争中持续领跑的关键所在。
新闻热线电话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广告招商电话 行政热线